有遗味者矣。 黄色文学永久地址: huangsewenxue.com 最新的免翻地发布:huangsewenxue.net 自动回复邮箱:bijiyinxiang@gmail.com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, 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, 将以教民平好恶 而反人道之正也。 解:用于礼乐的最高端的音乐、美味,并非极致、极端、“已尽”者,而是“意(音心)犹未尽”、有“遗音”、“遗味”者。古时贤君制备礼乐,不是用来满足、助极物欲的,而是用来教导大家把好恶感情抒发后平复,回归人的本心、正道的。 对于人而言,成年人便是“已尽”、极致者也,极盛而衰者也。现代医学表明,人的生长发育约在25岁停止,而人的衰老则约在18岁开始,然竟未极盛,而已始衰矣。欲得“意犹未尽”,有“遗音”、“遗味”者,唯童子而已。 人生而静, 天之性也; 感于物而动, 性之欲也。 物至知知, 然后好恶形焉。 好恶无节于内, 知诱于外, 不能反躬, 天理灭矣。 解:人的天生、本性其实是“静”,因为被物感化、触动,才由静生动,这是性的自然欲求。(就像工作时要说很多话的人,休息时一般不想说话;要经常活动的人,休息时一般想坐着躺着。人静久了,又被外物触动,就会想动起来,类似于一种劳逸结合。)抵达、达成或得到了某种物,知晓了其中的智慧(“物理”),就会流露出自己对它的好恶感情。如果内心的好恶感情没有节制,外界的智慧(“物理”)又进一步诱发它,让人不能反观自己的本心本性,那么物理、物欲就会灭绝天理、天性。 故咕子评曰:且慕蒙未开之孩童,而返天真、自然也。 夫物之感人无穷, 而人之好恶无节, 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。 人化物也者, 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。 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, 有淫泆作乱之事。 是故 强者胁弱, 众者暴寡, 知者诈愚, 勇者苦怯, 疾病不养, 老幼孤独不得其所, 此大乱之道也。 解:物对人的感化、诱发是无穷无尽的,(不能节制这种感化、诱发的话,)人的好恶感情也会没有节制,这就是“物道”达成、至极,人变化成了物。人变化成了物,就会灭绝天理、穷极人欲,于是产生悖逆诈伪之心、淫泆作乱之事。所以才会有“识时务者为俊杰”、“欺软怕硬”、“落后就要挨打”、“丛林法则”等说法、做法,天下大乱。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, 人为之节; 衰麻哭泣, 所以节丧纪也; 钟鼓干戚, 所以和安乐也; 昏姻冠笄, 所以别男女也; 射乡食飨, 所以正交接也。 礼节民心, 乐和民声, 政以行之, 刑以防之, 礼、乐、刑、政, 四达而不悖, 则王道备矣。 解:所以礼乐的本质就是节制、规范、调和,让心性不被物欲过度蒙蔽,而反过来以心性蒙蔽、节制物欲。 乐者为同, 礼者为异。 同则相亲, 异则相敬。 乐胜则流, 礼胜则离。 合情饰貌者 礼乐之事也。 解:规范之中,乐主要用于调和、同感、共情,礼主要用于分工、区别、差异。有共情就会相亲相爱,有差异就会相敬如宾、保持一定的距离、留出一定的个人空间。讲究乐过度,人心就会流逸、无定、没有各得其所;讲究礼过度,人心就会离散、思变、不能齐心协力。符合情况地彰显、展现出一定的外形、形式,这就是礼乐所应该做的事(即发挥的作用)。 礼义立, 则贵贱等矣; 乐文同, 则上下和矣; 好恶著, 则贤不肖别矣。 刑禁暴, 爵举贤, 则政均矣。 仁以爱之, 义以正之, 如此, 则民治行矣。 解:礼仪、义范确立了,那么贵贱就区别等次了;音乐、文艺同感了,那么上下就和谐齐心了;大家的喜好、讨厌等感情显露了,人和事的贤(大家喜好的)与不肖(大家讨厌的)就有区别了。用刑法禁限强势、暴力者,用奖赏、功爵提拔贤才,政治就均和匀称了。仁心仁行用于爱护大家,义心义举用于纠正大家,像这样,治理人民就可行了。 乐由中出, 礼自外作。 乐由中出故静, 礼自外作故文。 大乐必易, 大礼必简。 解:音乐由心中生发出来,礼仪则是针对面向外界的待人接物而创作。所以音乐的本质是内心本性的宁静淡泊,礼仪的本质是研究和通晓天地自然、人道物理,勤学好问(谥法,勤学好问,经天纬地曰文)。大乐、大礼一定是简易扼要的。(因为音乐的本质是单纯的、思无邪的,而通晓礼仪、道理的人可以触类旁通、化繁为简。) 是故世皆闻“返璞归真”一语也,是故诸葛亮诫子曰: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苟同流俗,趋于物欲,失于礼乐,更失本心。 以前我曾提到,教育儿童,应当摈弃物质主义、功利主义,树立规矩意识。个中规矩,不可过繁,简易扼要耳,合乎道理耳,不效功利主义之“民主自由平等”,亦不效其极端内卷、无劳逸结合、嗜物劳心。 乐至则无怨, 礼至则不争。 揖让而治天下者, 礼乐之谓也。 暴民不作, 诸侯宾服, 兵革不试, 五刑不用, 百姓无患, 天子不怒, 如此, 则乐达矣。 合父子之亲, 明长幼之序, 以敬四海之内天子, 如此, 则礼行矣。 解:乐到位了就没有怨念,礼到位了就没有争执。所谓作揖谦让就让天下大治,就是形容以礼乐治天下的。如此的话,那么强势、暴力的群众不发作,诸侯也宾礼、信服于天子,兵革(兵戈盾甲)无需试用、动用,五刑无需启用、实行。百姓(上古有姓者属于贵族,所以这里翻译成人民群众可能不准确,故不译)没有患难,天子没有需要动怒之事,像这样,那么“乐治”就达成了。父子、长幼的亲疏、秩序合定、明白了,一起敬仰四海之内的天子,像这样,那么“礼治”就实行了。 19.2大乐与天地同和, 大礼与天地同节。 和故百物不失, 节故祀天祭地, 明则有礼乐, 幽则有鬼神。 如此, 则四海之内, 合敬同爱矣。 解:礼乐之道与天地自然相通,执行得好,海内万物都会心怀敬、爱。 时至今日,更证明了这一点,许多自然灾害、气候异常、生存危机的背后,无不是人类活动将之无中生有或小事化大,恐怕要比人类消除、大事化小的危机多得多。这就是人无仁爱、敬畏、忧患之心,忘忧无度,纵欲无节的后果。人就是大自然的“熊孩子”也。所以现在的“熊孩子”多其实不奇怪,就是大熊带小熊,一窝熊罢了。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;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。 礼乐之情同, 故明王以相沿也。 故事与时并, 名与功偕。 解:礼将不同的事奉、事务合为一致的敬畏、敬重,乐将各异的文化、道理合为一致的亲爱、友爱、爱慕(所以“寻欢作乐”就是“寻欢作爱”())。礼乐的情趣,都是合众为一、求同存异,所以圣明的统治者都将礼乐沿用不废。所以他们行事合于时世、时势、时节,功成名就。 19.3故钟、鼓、管、磬, 羽、籥、干、戚, 乐之器也。 屈伸俯仰, 缀、兆、舒、疾, 乐之文也。 簠、簋、俎、豆, 制度、文章, 礼之器也。 升降上下, 周还裼袭, 礼之文也。 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, 识礼乐之文者能述。 作者之谓圣, 述者之谓明; 明圣者, 述作之谓也。 解:圣明之人,明白礼乐的器、用、内容情况、程序文件,并且有所著述。 19.4乐者, 天地之和也; 礼者, 天地之序也。 和故百物皆化; 序故群物皆别。 乐由天作, 礼以地制。 解:乐是天地的和谐,礼是天地的次序。因为和谐,所以世间万物都互相感化、变化(如人或人的一部分失去生命,又变回物;物被人摄入,又化作生命的一部分。发癫:好想喝萝莉的奶奶());因为次序(秩序),所以各色群类的万物又各自都有区别、界别、分别。天地的礼乐,由天地所制作。 过制则乱, 过作则暴。 明于天地, 然后能兴礼乐也。 解:物极必反,过犹不及,天地的礼序、乐和过了、滥了,也会产生暴乱灾难。人明白了天地的道理,这之后就能兴(人的)礼乐、镇暴乱。 儒家思想还是比较乐观的,既敬畏自然,又试图以人力弥补人眼中自然的缺憾、不仁之处,哪怕“知其不可而为之”。道家思想则悲观一些,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”——天地让你获得生命而又夺去,恰似人们祭祀时,把草扎成狗的形象,最后又烧掉化作灰烬。类比一下,圣人(统治者)也以百姓(被统治者)为刍狗,让后者安居乐业(安其生)地燃烧自己(夺其命),化作灰烬。父母也以子女为刍狗,苦口婆心地劝子女“步入正轨”,变成社会和家庭的一颗螺丝,安居乐业(安其生)地燃烧自己(夺其命),化为尘埃。好在人道毕竟与天道不同,上位者不仁太甚了,不满上位者的刍狗们聚在一起,猛烈燃烧,竟能令上位者火烧眉毛,滚落下台。可惜人道毕竟与天道不同,就算人类把地球整炸了,整成黑洞了,那也不过是人类自己毁了自己的家园,怎能烧到宇宙的眉毛呢?所以即便你不敬畏人道,也应该敬畏天道,除非哪天人类可以烧到宇宙的眉毛了,让宇宙听自己的话了,再来探讨天道、自然的问题。现在人类什么都做不到,跳起来连宇宙的膝盖都打不到,根本逃不脱“生于星尘,归于星尘”的命运,就开始聒噪“人定胜天”云云,就开始不珍惜地球、迷失本心、物欲横流、忘忧无度,完全就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“雌小鬼”或“雄小鬼”,就该被狠狠地“吴涛鸿儒”或榨干捏。() 论伦无患, 乐之情也; 欣喜欢爱, 乐之官也。 中正无邪, 礼之质也, 庄敬恭顺, 礼之制也。 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, 越于声音, 用于宗庙社稷, 事乎山川鬼神, 则此所与民同也。 解:论断伦理,消除隐患,是乐的真情(与礼相通)。让大家欣喜欢爱,是乐的官能。让大家持中守正,思行无邪,是礼的本质(与乐相通)。让大家庄敬恭顺,是礼的形制。礼乐施于外物,用于祭祀祖先和自然,这和施于人民是相同的。(所以因祭祀而扰民害民,就是应该禁止的淫祀滥祭。空有祭祀,民不聊生,又或反过来各安逸乐,不懂敬畏自然,就是没有真正理解“礼乐”二字。) 19.5王者功成作乐, 治定制礼。 其功大者其乐备, 其治辩者其礼具。 干戚之舞非备乐也, 孰亨而祀非达礼也。 五帝殊时, 不相沿乐; 三王异世, 不相袭礼。 乐极则忧, 礼粗则偏矣。 及夫敦乐而无忧, 礼备而不偏者, 其唯大圣乎? 解:礼乐应该(在本质不变的前提下,)因时因地因情制宜,不可生搬硬套,一味参考前人。这就是《韩非子》所说的,“圣人不期修古,不法常可”;屈原《渔父》所说的,“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”。乐极生悲,因为乐而忘忧无度,今日不忧、不悲,他日之忧、之悲而无穷尽;礼苛生偏,因为物极必反,过犹不及,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。如果有人能让天下乐以忘忧而有度、不过,施礼而有节、不偏,那应该就只能是最伟大的圣人了吧? 19.6天高地下, 万物散殊, 而礼制行矣。 流而不息, 合同而化, 而乐兴焉。 解:天高高,地沉沉,广阔天地,万物播散其中,演化殊异,这就是天地的礼制推行了。万物流通变化没有休息,合同共存、共生,互相感化、转化、变化,这就是天地的乐章兴起了。 春作夏长, 仁也; 秋敛冬藏, 义也。 仁近于乐, 义近于礼。 解:春夏时,天地让万物萌发生长,就是仁;秋冬时,天地让万物收敛藏匿,就是义。仁道与乐理相近,义道与礼理相近。 乐者敦和, 率神而从天, 礼者别宜, 居鬼而从地。 故圣人作乐以应天, 制礼以配地。 礼乐明备, 天地官矣。 天尊地卑, 君臣定矣。 卑高已陈, 贵贱位矣。 动静有常, 小大殊矣。 方以类聚, 物以群分, 则性命不同矣。 在天成象, 在地成形; 如此, 则礼者天地之别也。 地气上齐, 天气下降, 阴阳相摩, 天地相荡, 鼓之以雷霆, 奋之以风雨, 动之以四时, 煖之以日月, 而百化兴焉。 如此, 则乐者天地之和也。 解:感觉不难懂,参考上下文及我的其他注解,初中毕业的朋友都能懂个十之八九,摸了。() 化不时则不生, 男女无辨则乱升; 天地之情也。 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, 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;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。 解:(生命与生命,生命与环境)相互的感化不合时宜,就不能生出新意、新物乃至新生命,沉沉暮矣,垂垂老矣(所以生、升音同)。不区分男女,就会扰乱升生之道,亦趋下沉。这就是天地的情趣、情理。所以参考天地的礼乐建设人的礼乐,与天地同心、同高远深厚。 乐著大始, 而礼居成物。 著不息者天也, 著不动者地也。 一动一静者 天地之间也。 故圣人曰「礼乐」云。 解:乐往往在事物的初始阶段格外显著,而礼则充分体现于事物的成熟阶段。(像西方殖民者来到美洲,一开始大概也是和印第安人相敬如宾、其乐融融的。但殖民者人数越来越多,而生存空间、资源是有限的,彼此之间又没有共同遵守的礼义、公理、公法,所以乐不起来了,要互相打打杀杀乃至种族灭绝了。)显著不息的是天,显著不动的是地,天地间的万物都有动有静,有初始、成熟和衰亡,这是大家所共通的,所以圣人可以总结、命名出“礼乐”。 19.7昔者, 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, 夔始制乐以赏诸侯。 解:摸了。() 19.8故天子之为乐也, 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。 德盛而教尊, 五谷时熟, 然后赏之以乐。 故其治民劳者, 其舞行缀远; 其治民逸者, 其舞行缀短。 故观其舞, 知其德; 闻其谥, 知其行也。 解:统治人民很辛劳的,(人民歌颂他的辛劳,和他一样深谋远虑,)其治下民间流行的歌舞就长(时长长)而远(有“诗和远方”和天地自然、历史未来);反之自己安逸享乐的,其治下民间流行的歌舞就短(时长短)而近(全是“眼前的苟且”和享乐)。观看当地的流行歌舞,就能知道统治者的德行,就和听他的谥号(死后臣子评定的)知道他的德行是一样的。 19.9《大章》, 章之也。 《咸池》, 备矣。 《韶》, 继也。 《夏》, 大也。 殷周之乐, 尽矣。 解:殷(商)、周两代的音乐、乐章、歌舞,最具代表性的就这四者,其他的都可以视为不同情况下的变形。 天地之道, 寒暑不时则疾, 风雨不节则饥。 教者, 民之寒暑也; 教不时则伤世。 事者, 民之风雨也; 事不节则无功。 然则先王之为乐也, 以法治也, 善则行象德矣。 解:教化、教育是人民的寒暑,不合时就伤损世道民风人心。各项公共事务(含征战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)是人民的风雨,不节制就无功有过。古时圣王制备乐章,象征以法度(合时合节)治理天下,所以好的乐章其章法行轨就像美德一样。 19.10夫豢豕为酒, 非以为祸也, 而狱讼益繁, 则酒之流生祸也。 是故先王因为酒礼, 壹献之礼, 宾主百拜, 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; 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。 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; 乐者所以象德也; 礼者所以缀淫也。 解:圣王为了节制醉酒和酗酒滋事,故意将饮酒的礼仪制定得繁多、漫长。(根据一样东西的特性制订适合它的章法、用法,)这就是为什么饮酒可以合众欢乐,为什么乐章象征美德、德行,为什么礼法节制泛滥、过度(,都是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过度)。 是故先王有大事, 必有礼以哀之; 有大福, 必有礼以乐之。 哀乐之分, 皆以礼终。 乐也者, 圣人之所乐也, 而可以善民心, 其感人深, 其移风易俗 易, 故先王著其教焉。 解:乐章(除了前文提到的,反映民心民意和统治者的德行,反映古先圣王以法度治天下的精神等,)也是圣人所快乐的,所乐听、乐作的。可以制备好的乐章,用于使民心向善,这是感人肺腑灵台至深的,这是比较容易移风易俗的。所以古先圣王重视和着力于乐章上的教化。 19.11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, 而无哀乐喜怒之常, 应感起物而动, 然后心术形焉。 是故志微、噍杀之音作, 而民思忧。 啴谐、慢易、 繁文、简节之音作, 而民康乐。 粗厉、猛起、 奋末、广贲之音作, 而民刚毅。 廉直、劲正、庄诚之音作, 而民肃敬。 宽裕、肉好、顺成、和动之音作, 而民慈爱。 流辟、邪散、狄成、涤滥之音作, 而民淫乱。 解:乐章是一种出自于内心的特殊外物,所以和其他外物一样,又比其他外物更甚,可以触动、调动被感化者的血、气、心、智之性,生出哀乐喜怒的人之常情(常情在天性之外,由物感化而生)。 19.12是故 先王本之情性, 稽之度数, 制之礼义。 合生气之和, 道五常之行, 使之阳而不散, 阴而不密, 刚气不怒, 柔气不慑, 四畅交于中 而发作于外, 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; 解:“阳”、“阴”二字的源起可参考拙作《闲话我家乡的一些地名》的开头部分,这里就摸了。() 然后立之学等, 广其节奏, 省其文采, 以绳德厚。 黄色文学永久地址: huangsewenxue.com 免翻发布:huangsewenxue.net 自动回复箱:bijiyinxiang@gmail.com 律小大之称,